天津广播网3月9日消息: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要铁腕治理,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,并提出五点具体措施改善空气质量。同时强调要强化水、土壤污染防治。要求更为具体,标准更为严格,显示了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。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和委员纷纷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言献策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认为,要在实施控煤、控尘、控车、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污染的基础上,结合各地实际继续推进新污染源头的治理。
包景岭:“我总结叫五+N,五是原来的‘老五项’,我们必须坚持N,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特色。比如天津有港口污染的问题,交通运输的问题,燃煤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考虑的问题。现在我们重点解决农业地区燃煤污染问题,开始解决重型柴油车。不断地推动推进,真正地做到更快地改善环境质量。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认为,应加强城市“双绿”建设,提高对污染物的吸附力,改善空气质量。
袁直:“绿地建设还应再加入一个绿地的生物量,就是说对于绿色植物吸附能力的评价,比方灌木类的生物量比草坪要大,所以从城市建设指标上是不是引导多种植一些高生物量的绿色,可以让很多新建的墙屋或者再修整的时候采取绿色的外檐的用料,会增加对雾霾的吸附的能力。”
废旧轮胎被视为“黑色污染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建议,国家需从技术、政策层面对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予以扶持和鼓励。
刘昌俊:“轮胎设计的时候,原料就得考虑今后能不能回用,现在添加了好多添加剂,再利用的时候成本很高,所以将来要加强这方面的科研;再一个后面回用的工艺技术也需要做创新,现在的技术基本上就是热解,造成废气排放。”
全国人大代表、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建议,应当在高等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,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。
龚克:“要抓示范性的课程和教师培训,比如在法学中、经济学中、社会学中、工程学中、自然科学中要渗入生态的伦理、生态的意识进去;要把生态文明的行为举止作为对学生的评价;我们在修改《科技成果转化法》的时候,建议加上环境教育的评价,转移成果出去的时候要考虑生态的影响。”